“2020中国教育小康指数96.1:教育公平大跨步”
新闻网站独家特辑
文|《小康》·新闻网记者刘彦华
图片/hellorf射频
教育公平,从基本均衡走向高质量均衡。 将来,如何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公平性? 在“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调查中,回答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年7月至8月,《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新闻中心会同相关专家和机构,对我国的“教育小康”进行了调查。 对调查结果和国家相关部门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加权解决,结果显示,2009年中国教育小康指数为96.1分,比上年提高8.0分。
中国教育小康指数主要从教育投入和政策偏向性、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和落实、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满意度、对教育公平度的感受、平均教育年限等5个方面进行评价。 其中,本年度教育投入和政策偏向性指数为98.9点,比上年提高7.3点。 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和执行指数为98.6分,比上年提高5.2分。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满意度指数为93.1分,比上年提高9.2分。 对教育公平的感受指数为92.0点,比上年提高11.2点。 平均教育年限指数为99.3点,比上年上升6.1点。
高等教育的兴趣高涨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几个不同的教育类型中,父母们本年度最关注的是哪个? 根据《中国教育小康指数》的调查,高中教育最受关注,其次是高等教育,再次是小学教育。 职业教育、中学教育、学前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排名从第4位到第9位。
这是继高中教育之后第二次备受瞩目。 那个理由不太多。 在疫情、新高考改革、高校育人方法改革等多因素的影响下,去年高考尤为引人注目,与其密切相关的高校教育关注度上升且合情合理。
让基础教育从应试中摆脱素质教育,实行多元选择的科学评价体系,促进高考公平,是始于这一年的新高考改革的三个首要目标。 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19年的5年间,经过高考制度改革的推进,大学录取率最低的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15.3% 下降到4%以内。 随着孩子转移到外地,参加高考的人数达到了5年前的36.5倍。 这可能就是我们必须坚定推进高考改革的原因。
本年度,高等教育的关注度也创下最高纪录,成功打败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排名第二。 根据教育部5月20日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全国共有研究生、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网络本专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专科等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人数总规模4002万人,高等教育总入学率为4002万人, 也就是说,全国18~22岁的适龄青年中,有一半以上接受了高等教育。 大学生这个词,在中国曾经是人才、未来、“天之骄子”。 现在这么大的在校学生规模确实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巨大成果。
但是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另一面是什么? 最近,“21万本科生、7万硕士生送外卖”、“11名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被勒令退学”、“高校教师职称制度迎来重大改革,教师表现将成为职称评审的主要条件”相继出现在微博热搜榜上。 我们的大学怎么样了? “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请回答者评选“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10个问题”,“教育与社会诉求脱节”以74.6%的得票率居首位,“教育质量不高”( 68.8% )居第二位,“人文教育匮乏,学生素质成问题” “教授和导师素质不高”( 42.9% )和“学风浮夸和学术造假”( 29.7% )排在第4位和第5位,从第6位到第10位分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 28.0% )、“评估学生依赖分数和量化考核”( 16.
教育公平,从基本均衡走向高质量均衡
教育部最近传达了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快速发展的好消息。 2019年,全国有7个省、69个县(市、区)通过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迅速的国家国内判断认定。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3个省通过国家认定,占71.9%,累计有2767个县(市、区)通过国家认定,占95.3%。 此外,监测回顾显示,大部分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迅速,99.2%的县小学和中学学校之间的综合差异系数保持在基准值以内。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快速发展,是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是教育公平的国家战术。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迅速,国内认定工作进入决赛阶段。 其次,我们在决战中基本均衡,然后,通过冲压推进高质量均衡。 与基本均衡相比,高质量均衡的内涵集中体现为“四个更”:全面快速发展的理念更鲜明,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教师队伍更强,人民群众更满意。
教育公平,从基本均衡走向高质量均衡。 将来,如何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公平性? 在“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调查中,78.3%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加强城乡教师流动,促进教师平衡。 50.1%的受访者建议将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从经费支持的来源上实现均衡。 38.6%的受访者希望通过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义务教育,扩大教育机会,多渠道实现均衡。 27.7%的受访者认为,除教育外,还应考虑其他方法,如打破农村和城市户籍制度的限制等。
“努力让所有孩子都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公平的核心追求。 乡村教育的迅速发展牵动着成千上万教育家的心。 年6月13日,互加计划与中国青少年快速发展基金会、青椒计划、虹花与选集、小胡杨网络教育公益项目、“2029学校”联合创立行动等机构共同发起。 华东师范大学“新闻化促进新时期基础教育公平的研究”国家级课题组主办的“复学之路云论坛”能赶上“后冠状病毒时代,乡村学校”吗? 这个话题被深入探讨了。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院长闫寒冰认为,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是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教育实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向“高位公平”的快速发展,为教育公平的真正实现增添了越来越多的力量和可能性。
闲寒冰认为,“基础教育公平”可以分为低位公平、中位公平、高位公平三个层面。 低位公平是对贫困区、薄弱村、困难的精准帮助,也就是说没有资源——中位公平提供高质量的资源,提供多样化、充分性和选择性——高位公平,不仅是让大家都能享受高质量的资源,更是关注教育过程,提高核心素养,适应个人差异, 在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期间,他经过调查发现,许多地方经过行政力量和民间力量的共同努力,已经达到了中位公平。 认为需要长期去孵化的高位公平也发展得有点迅速。
闪寒冰解体认为,后冠状病毒时代,在线教育给中国乡村教育带来的,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面对挑战的时候也是快速成长的时候,通过这次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大考试,我们乡村教育中的互联网和课程资源得到了全面的整理,课程资源从“高质量、独立、特色”转向“高质量、连续、实用” 最重要的是,要形成利用互联网、利用优质资源的习性,打破一系列思维模式,促进创新教育模式的出现,有利于乡村教育的劣势转化为特点。 ”。
年是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全面完成的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布局的一年。 更好地编制教育“十四五”计划,教育优质引领快速发展也是教育界当前的一大热点。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刘复兴、教授表示,当今世界面临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世界秩序正在重建,大国竞争加剧,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始,疫情因素叠加,因此,要制定“十四五”教育计划,必须
刘复兴表示,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包括“教育与机械的关系”在内的一系列命题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快速发展包括教育理论、政策、实践在内的重大变革。 (感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吕庆喆的支持)
调查:《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回答者新闻:男性回答者为51.4%,女性回答者为48.6%; 各年龄段的回答者比例基本均等,月收入1500元以下的回答者为1.2%,1500~3000元的回答者为7.9%,3000~6000元的回答者为26.5%,6000~8000元的回答者为22.9%,8000~10000元的回答者为27.3%
(《小康》新闻网独家报道)
本文刊登在《小康》年9月号上
免责声明:世界报业网打造免费收录提交等多维一体功能的网站推广平台,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