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扩大内需稳住经济基本盘”
新闻网站独家特辑
年《政府实务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内需的战术。 考虑到应对疫情冲击、保持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三方面的诉求,扩大内需是势在必行的。 扩大内需不是人为制造内需,而是要借力稳定经济基本盘。
在4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从年开始gdp总额稳定在世界第二位,2019年人均gdp达到1万亿美元,形成了完善的农业生产体系,生产、流通和费用总量均居世界首位。 短短40年间从“一贫二白”的国家变成经济大国,可以说不是历史上的龙头。 其理由,第一是14亿人口的大国内需广泛,得到了及时的解放。
年是极为罕见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席卷全球,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周期性的经济波动重叠构成了强大的经济下行压力。 对我国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考验。 面对这诸多复杂严峻的局面,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以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形势,努力在危机中看到新的机遇期,在变局中开辟新的局,实施扩大内需的战术。
扩大内需不是人为制造内需,而是根据中国国情和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特点客观要求的合理战术选择。 中国人口14亿,是先进经济区块(美国、西欧、日本、加拿大等)人口总数的两倍以上,占全球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18%。 人口是内需大小的根本决定因素。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支出国,与排名第一的美国相比,人均支出远远低于发达经济区块的平均水平,首要的是由人口总量拉动形成。 正是14亿人农产品的诉求,我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例稳定在7-8%的水平,年粮食消费量6亿吨、蔬菜7亿吨、水果2亿吨等。 也就是说14亿人使我国年客流量达到170亿人,家用轿车拥有率远远低于欧美发达经济区块水平后达到数亿辆。 形成了14亿人在世界任何国家都不面临的公共产品诉求。 中国中小学在校生达到1.4亿人,超过日本人口总数,每年招生3000多万人,14亿人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2.4亿老年人口又带来新的巨大公共服务诉求,等等。 这就是中国内需的基本面。
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后,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全面进入转型升级期。 这个阶段也是内需转型期。 从私人物品的角度看,40多年来居民收入增长率总体超过经济增长率,就业人口增加数亿人,这积累了巨额较为有效的诉求。
显然,扩大内需有空之间,不仅要弥补短板,还必须拉动供给扩张,推动经济增长,稳定经济基本盘。 但是,要真正疏通和扩大这一良性循环,扩大内需需要政策的力量,政策的力量要寻找准着力点,扩大乘数效应。 可见,政策助力是结合市场走势、诉求趋势优化资源配置,必须首先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 为此,需要深化财税改革、商事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改革等。 政策助力必须搞好政府资金投入组合拳,精准发力,注重投入产出效率,推进社会投资。 具体来说,政府的资金投入必须集中在“六保”上。 投资性支出着力扩大比较有效的投资。 年政府投资支出突破13万亿元,这些资金将重点放在“两个新一重”的建设上。 政府支出必须以扶贫攻坚、社会保障和就业,以及基层政府的运营为重点。 这两方面的投入有着内在的联系,相互补充,扩大内需形成稳定经济基本盘的力量。
(《小康》新闻网独家特辑)
本文刊登在《小康》年6月中旬刊上
免责声明:世界报业网打造免费收录提交等多维一体功能的网站推广平台,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