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大考之下的疾控中心”
新闻网站独家特辑
记者韩静
在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战役之后,中国加大了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投资,公共卫生事业进步很快。 17年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使国家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再次面临考验。
业内专家指出,此次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重要措施,及时比较有效地遏制疫情蔓延,被国际社会誉为“中国的速度和力量”,以此次疫情为契机,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引发下一次未知病毒的爆发。 国家卫健委高级专家小组组长钟南山院士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是一时的事。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确实暴露了短板,中国疾控中心的地位太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钟南山院士的《疾控中心地位低下论》用一句话打破了目前疾控和社会管理中比较有效的联系导致档案断裂所带来的被动性和严重性。 关于疫情后的改革,原卫生部副部长、现任中国人体器官捐赠和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认为疾病控制工作是技术性工作,运用科学途径对各类传染病、传染病开展监测、风险判断、预警和干预,制定标准和指导方针,是各专业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 他坦言权力的提高是技术事业不受行政干扰的权威度,而不是行政水平的提高。 如果把技术人员官员化,疾病控制工作就有很大的风险。
对各地疾控中心来说,在发生新的公共卫生健康危机时,各疾控警报需要在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做好那些准备? 在此次系列报道中,许多疾控中心强调,加强设备完整性和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各方面充足防疫物资储备,深入总结疫情处置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及时补充是应对下一次危机最有效的经验。
在接触我所了解的县级疾控中心和疾控系统建设方面,受访者表示,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后,全社会从政府层面对普通民众的关注度更高,疫情防控的政府主导、专家、普通民众广泛参与的结构更明确、更有效 另外,对比国家cdc和各地疾控逐步建立的疫情直报系统,受访者可以看到疫情直报系统,及早发现疫情并及时预警,从而为疫情的分解、研判、处置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实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要求。
(《小康》新闻网独家特辑)
本文刊登在《小康》年4月中旬刊上
免责声明:世界报业网打造免费收录提交等多维一体功能的网站推广平台,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