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特斯拉”模式背后的制度革新”
新闻网站独家特辑
“改革措施成千上万,公司感受第一条”,浦东开发30年后出发,优化经营者环境摆在首位。 浦东理念上升到中国的经验,对越来越多的地方来说,经营者环境也是优质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和试金石。
特斯拉工厂重新启动,其生产能力超过疫情前水平,每周下线新车达3000辆。
对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来说,这可能又是另一个意想不到的“上海速度”。 从2019年到年初,从工厂建设到投产到批量生产,特斯拉上海超市工厂不到一年,这个速度不仅震惊了马斯克,而且整个世界都重新审视了上海。
这场疫情肆虐全球时,美国弗里蒙特工厂停产后,上海工厂将成为特斯拉唯一的可生产基地。 这不仅展示了上海这个超级城市的管理能力,也是上海作为世界产业龙头崛起的象征。
“改革措施成千上万,公司感受第一条”——以公司获得感为导向,2019年中国外资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 “特斯拉”模式的背后,是上海整体改革开放、制度创新的结果。
回到1990年,浦东开发之前,黄浦江没有桥,连接两岸的唯一交通方式是轮渡。 建设者们热烈开发浦东时,没有人怀疑。 1993年,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访问上海时,浦东开发计划可能是“波将金村”——制造了举世闻名的表面复制品和虚假代码。 但之后,浦东用事实说明弗里德曼的疑虑完全消失了空。
“先锋兵中的先锋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这是党中央赋予浦东的新定位。
在哪个排的最前面?在哪里先行? 在30年的改革过程中,浦东从一开始就瞄准了国际顶级城市,展开了所有的制度改革。 浦东先尝试获得的经验,将向上海乃至整个中国宣传。 例如自贸区、浦东的经验得到了中央全面改革领导小组的认同。
正是公司家感受到了,把公司的诉求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才引发了海纳百川、百舸争流,使上海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这只从商业环境的构建就可以看出。 根据世界银行最近发表的《年营商环境报告书》,中国的营商环境在世界排名第31位,两年内上升到第47位。 作为权重达到55%的中国样本城市,上海的工作是不可缺少的。
从一开始就关注公司的痛点和难点,在这里狠抓努力,是浦东改革开放的主线,应该成为上海各界的共识。 这是制造“特斯拉模式”的重要因素,该模式已成为上海的标配。 但上海对此并不满意,他们提出了三个“最”:市场准入最合理化、风险防范最牢固、政务服务最便利。 这是一个非常确定的重商、母商信号,其背后有一系列完善的制度支撑。
因为通过加强自贸试验区建设和浦东新区一级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联动,系统推进了简单的政治放权、放管结合、服务改革,现代化政府管理体系已经初步成型。 因此,今天的主政者们把浦东的定位非常切实地对准了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营商环境的优选。
三十立、浦东改革开放应重新出发,在新时代成为新的典范,成为优化经营者环境的一面旗帜!
(《小康》编辑部)
本文刊登在《小康》年4月的上旬刊上
免责声明:世界报业网打造免费收录提交等多维一体功能的网站推广平台,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