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人物】董然:用心打开一颗心”
新闻网站独家特辑
文|《小康》·新闻网记者郭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主任董然,每天见证着全国各地患者的治愈、康复甚至“再生”。 自从医生以来,他手上的心脏超过了16000个,但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董然摄影/宋温暖
“所有的心脏都很独特,既有肥胖,也有苗条。 有的很厚,有的很细,有的跳得很快。 没有两个一样的心脏。 我得过12000颗心脏。 它们大多病得很厉害,患者精神痛苦,胸部剧痛,总是很累,还不能可怕地呼吸。 ”。 英国着名心脏外科医生斯蒂芬·韦斯特比写的《敞开一颗心》中有这样的记述。
这是所有心脏外科医生都有的经验和感受,甚至是一部分习惯。 但是,对所有患者来说,这是生命中困难而重要的时刻。
作为全国心脏外科行业的领导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接收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他们在这里等待治愈、康复甚至“重生”。 心脏外科主任董然每天都在这里目睹这样的治愈、康复甚至“再生”,自医生以来,他手中的心脏超过16000个,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用心拜托”是他的原动力
无影灯下的手术台上躺着一位六十多岁的男性,时钟指向午夜十二点,董然和他的同事们竭尽全力拯救着男性的生命。 一周前,这位患者向外地医院移植了心脏支架,没想到术后一周就发生了心脏破裂。 救护车行驶了一百公里,将他紧急送往安贞医院,入院时心源性休克,情况危急。 董然知道这种情况迫不及待,晚上做了手术,为患者“修补心脏”,经过6个小时,手术终于结束,患者进入监护室。 董然发现天变亮了,是个睡不着觉的夜晚。
“心外病房每周都有惊险的时候,每次手术都可能是惊险的挑战。 不可大意”在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第十一病区主任的办公室,董然坐在我们对面,和平地讲述着几天前发生的故事。 那天晚上的紧张,只有他和他的同事知道。
放在桌子上的茶早就凉了,从早到晚咚咚地一口也喝不上。 采访当天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董然的这个节日和平日没有任何差别,唯一的不同是手机收到了很多祝福邮件,但他没有时间详细浏览。 早上7点半进入医院门。 7点半到9点,查房。9点到9点半,去重症监护室检查刚做手术的患者的病情。 10点,到手术室完成手术中午12点50分左右回办公室接受我们的采访。 病区当天共有7台手术,不仅需要自己完成,董然还必须随时关注其他医生的手术,为他们提供指导和意见。
心脏外科是外科各分支中较年轻的学科,主要通过手术治疗心脏病,如心脏搭桥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瓣膜置换术等。 常见的心脏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胸主动脉瘤、心包疾病、心脏肿瘤等。
近十几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进入医院做手术的人增多,心脏外科的手术量急剧增加。 “许多七八十岁的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过去很少在这个年龄做这个手术,但现在已经很普遍了。 ”。 董然说。
在全国心脏外科中,北京阜外医院排名第一,安贞医院排名第二。 作为全国心脏外科行业的领导者,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接收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 董然所在的心脏外科中心第11病区负责全科60名患者的诊疗和手术,他是该病区的负责人。 “我们病房60个床位,去年手术量达到1837例,单病房手术量居全国首位。 ”。
董然的患者中,年龄最大的90岁,年龄最小的20岁。 在董然检查室的过程中,经常有患者和患者家属牵着他的手,说:“董主任,我把生命交给了你。” 患者“用心拜托”“用生命依靠”是心脏外科医生的压力和动力。
摆在心脏外科医生面前的另一个现实是,凶险的手术很多,董然称:“患者越做越难。” “以前在心脏内科做冠状动脉造影,如果适合放支架就放支架,如果不适合放支架就送到心外。 目前,随着支架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患者的疾病由心脏内科处理,送至心脏外科是非常危险的情况,手术是非常紧急的、患者身体不好、心脏功能不全,都意味着手术的难度。 ”。
“打开心脏是心脏外科医生的入门技术,也是标准动作。 这是一种高难度、高风险的职业操作,具有决定生死的魔法转换的意义。 ”。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王侧在为“打开一颗心”制定序言时这样写道。
破碎的心到底是什么样子? 董然就像血豆腐一样,非常脆弱,必须马上缝合裂口。 如果不这样做,这个心灵的主人就会因此而失去生命。 自从医生以来,董然一共打开了16000个心脏,他的双手,一次次拯救了患者于危难之中。
免责声明:世界报业网打造免费收录提交等多维一体功能的网站推广平台,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