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业网免费收录高质量的网站,为了共同发展免费收录需做上本站链接,我们才会审核收录,不做链接提交一律不审核,为了不浪费时间:收录必看!!!

  • 收录网站:172
  • 快审网站:11
  • 待审网站:30
  • 文章:31926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探寻大瑶山的“幸福密码””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探寻大瑶山的“幸福密码””

文章来源:中国小康网 发布日期:2021-05-13 17:48:02 浏览:

新闻网站独家特辑

文/向志强徐海涛

广西崂山区在“绿山河不过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中摆脱贫困,走向小康。 物质生活的改善、文化生活的丰富、社会保障的完整,给了更多人追逐梦想的希望和信心。

北归线附近,2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瑶山巍然耸立,数万瑶族群众世代聚集,群山昼夜守望,与贫困不懈斗争。

时间流逝,如今的大瑶山,从闭塞到四面八方,过度要求与山共享美,从基本温饱到追逐梦想,广西大瑶山区在“绿山河不过金山银山”的鲜活实践中摆脱贫困,走向小康。

不要闭塞,迎接新的生活

在云雾缭绕的大瑶山主峰教堂山麓,清澈的水滴河与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横村屯隔着一条对面的路。 “夏天一发生洪水就不能过河,孩子上学翻山越岭走了十几公里的山路,建了好几座桥都被水冲走了。 ”52岁的瑶族女性苏红芳这样回忆起了过去的困惑。

点对点扶贫以来,在合作机构和扶贫政策的帮助下,一座铁索“幸福桥”和一座水泥桥终于建成了横村屯通往外部的通道,毗邻教堂山的地理特征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一下子点燃了横村屯。

游客在广西金秀县六巷乡的民宿休闲。 图/曹祯铭

苏红芳的房子去年改成了民宿。 忙碌时,苏红芳身兼多职,白天管理民宿,担任导游,晚上参加民俗表演。 去年民宿开业前,她特意制作并穿着优质的民族服装,说:“想完美地向游客展示我们生活中的美好。”

山瑶是旧社会贫困瑶族群众的代称,他们靠租别人的土地生活,过着无居无所的生活。

“种了十棵谷子,租给地主,自己只剩下一两条。 ’家住长垌乡道江村屯西屯的80岁瑶族老人赵成任还记得当时的情况。 以名为屯西的山瑶为中心的村屯,现在高楼林立,通屯路、产业路包围着山间,很多人购买了两辆车,卡车拉着行李,小汽车移动。

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巨大变化改写了大瑶山闭塞落后的历史。

山区平地上,一层和两层白色小楼交错,房子前面有草坪,清洁的村道旁矗立着太阳灯……金秀镇六段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地点有一个非常文艺的名字“拉咖啡秘境”。 “拉珉”是当地瑶族的自称。

目前,道路交通更加便利,村民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当地建立了机茶种植基地,使广大群众脱贫致富。 莫宇琼在扶贫政策的带动下扩大了10亩有机茶,爱人在外业务期间,她在家加工茶叶通过电商销售。

来宾市委常委、金秀县委书记韦德斌介绍说,近年来,当地投资10亿元以上建设1000多个扶贫通道项目,目前全县77个行政村都在建设硬化通道。 2019年4月,金秀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目前贫困发生率降至0.392%。

与山共美开辟新路

在通向县城长垌乡的道路旁,一个名叫“瑶家庄”的农家乐招牌很显眼。 在这里,你不仅可以饮食、住宿,还可以游览山、体验瑶浴、购买特产。

年,在木工技术领域从事海外多年的盘瑶汉庞福银返乡,看到更好的生态环境和日益增长的游客,他最终改变了思路,开始了农家乐。

大瑶山是自然资源的宝库。 以前,伴随山水的瑶民用采伐、采药、渔业外销换取必要的收入,过分的索取给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近年来,随着生态恢复和基础设施建设,大瑶山产生的“宝贝”越来越多。

58岁的赵产品从小跟着大人上山采药,后来山上的野生中药越来越少了。 怎样才能在保护大瑶山宝贵资源的同时,可持续地释放经济效益呢? 年,赵成品开始在大瑶山种植中药。

目前,赵摄影家附近的山坡上,充斥着人工栽培的黑虎、绞刑、草珊瑚、灵香草等药材。 山坡下,形成“育苗—栽培—管理—加工—销售”完善产业链的种养合作社已初具规模,产业覆盖周边10多个村屯。

县创业致富龙头赵产品表示,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目前村中药种植面积已突破7000亩,有500多人参加,其中贫困人群近200人。

韦德斌表示,当地“5+2”特色产业覆盖1万多户贫困家庭,去年金秀荣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绿山河不过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

“各自的美”开启新的梦想

在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占瑶寨,在家开农庄的蒋俊强经常带游客去寨子山子瑶博物馆,他是博物馆的兼职管理员。 这座三层小楼的博物馆记录了山子瑶这个瑶族支系的风俗习性、服装等特色文化和迅速的发展变迁。

大瑶山分布着茶山瑶、他瑶、花笼瑶、盘瑶、山子瑶5个瑶族支系,他们在语言、社会组织、风俗习性、服装等方面各有优势。 金秀除了位于县城的瑶族博物馆外,在5个不同瑶族支系居住的村子里分别有民族博物馆。

消灭贫困的攻防不仅是生活上的巨大变化,也关系到民族文化的繁荣复兴。 由于旧屯有地质灾害的危险,年古占屯实现了全屯搬迁。 “过去几代人住在泥房子里,在政府的支援下让我们住在大楼里。 ”。 据村民李东风介绍,近两年来,村子不仅风貌上了新的台阶,文化韵味越来越浓,村史馆、生态园、民俗展览等成为了新的名片。

古占屯成立了瑶族民俗文艺表演团,男女老少一起参与,瑶族的绝技《上刀山过火海》、特色舞蹈双刀舞和竹筒舞等曾经沉寂的民俗再次焕发生机。 2019年,古占屯接待游客40多万人,丰富了口袋和文化。

如今的大瑶山,5个瑶族支系的黄泥鼓舞、白马舞、钓鱼舞等各类瑶族舞蹈在山谷中百花盛开,阿谷歌节、杜鹃花节、盘王节、功德节等特色节庆活动终年不断。 物质生活的改善、文化生活的丰富、社会保障的完整性,给了更多人追逐梦想的希望和信心。

(《小康》新闻网独家特辑)
本文刊登在《小康》年9月中旬刊上。

免责声明:世界报业网打造免费收录提交等多维一体功能的网站推广平台,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