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乡村振兴的浙江秘笈”
新闻网站独家特辑
文|《小康》新闻网记者赖惠能周宇
浙江乡村振兴为什么能走在全国前列? 城乡居民收入比这个数据切入,看到了浙江省如何正确解决城乡关系、政府与市场关系、生态保护与经济快速发展关系的内在逻辑。
1.96:1! 1月19日,根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公布的数据,年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69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6:1,连续8年处于缩小态势,自1993年以来首次出现
供图/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这个数据是什么意思?
“城乡收入比下降是因为浙江一贯重农强农,统筹城乡快速发展,创造性地进行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构建了工农、城乡共同繁荣、相互促进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浙江省农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顾益康指出,城乡居民收入比是农村振兴过程中重要的一组数据,在中央农村事业会议上,通过历史全面推进“三农”事业重点推进农村振兴时,解读浙江城乡收入比数据背后的原因,解密了振兴农村的浙江秘闻。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乡村振兴对浙江来说,不是新名词。 18年前,浙江已经吹响了振兴乡村的号角。
从改革开放到本世纪初,浙江经济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从陆域资源不足的省份跃居经济大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都处于全国前列。 但是,浙江小康仍然是低水平、不完全、快速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主要反映在农村:为了丢掉穷帽子,乡村差不多是“村村点火、户烟”,经济飞速发展,但水很脏、山很秃、垃圾。
2002年,习大大同志到浙江工作。 在上任的118天里,他跑了11个市、25个县,为了看到很多点,持续压缩吃饭的时间,匆匆拉了几口,马上赶往下一站。
当时,陪同习大大同志调查的顾益康先生说:“习大大同志继续调查,和大家交流了如何协调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这两个问题。 如何协调城市和家乡的关系? ”
2003年6月5日,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环境改善为重点,选择1万个左右的建设村全面整治,将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18年后回顾,时间已经充分说明:融入浙江快速发展大动脉的“八八战术”后,将无数余村般的乡村变为“活法”的“绿山河不过金山银山”理念,“千村模范、万村整治”
早期的浙江省,对振兴乡村的认识也在加深。 年,农业农村部和浙江省委政府签署了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合作框架协议。 2019年4月,浙江发布了乡村振兴战术计划、全国首个省域乡村振兴报告。 年,推出了绿色崛起、产村融合、数字赋能、要素活化、四治融合等具有浙江辨识度的乡村振兴十大模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指出,正因为大总书记指出的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方向不动摇,“上千个工程”建设道路不可动摇,“全面小康之一不可缺少”的目标不可动摇,“了解农业,热爱农村,关爱农民,
城市和乡村的融合共生
全面推进农村振兴,不仅是农村振兴,更是城乡统筹快速发展的协调问题:农村振兴要着眼于农村内生驱动力,要依靠城市力量的推动,打通城市要素进入乡村的瓶颈,打通农民进城的通道。 随着城乡因素的双向流动不断加快,农民增收的道路自然会越来越宽。
早在2004年,浙江就率先出台并实施了城乡一体化纲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扩展,公共服务面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
“四好农村路”、客运公交“村村通”、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城乡全面覆盖、全线贯通的基础设施互联网。 全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和初高中毕业生免费培训半年至一年,建立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地区“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覆盖率92.7%,全民覆盖,普遍共享、城乡 遍布全省的1.76万家农村文化礼堂,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城乡融合带动了生产方法和生活习惯的双重转变:农民成为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具有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农场主、工业巨头、农业经理、民宿、公司家等多种身份。 种子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休闲旅游、商贸流通、新闻服务等“十大现代农村产业体系”拓宽了农民增收空之间。
“是具有中国特色、浙江优势的农民主体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青市场经济模式。 《走向城乡快速发展和一体化的浙江农村改革与快速发展》一书如此总结,正是有了浙江农民的千变万化,才有了浙江农村快速发展的千姿万态。
“在城乡融合的主线下振兴农村,除了让村民能够像城市人民一样全面享受公共服务和生活的便利外,更重要的是开通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闭塞点,让改革红利流向‘三农’。 ’浙江省农业秘书处处长杨圆华说。
如何实现要素流动? “人、地、钱”是最重要的三个问题。 “浙江的破题之路是重视人们的诉求,用符合市场规律的方法创新,最终实现管理目标。 ”。 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的四川乡村振兴班,《小康》杂志社副社长、解密浙江课题组负责人赖惠能作为授课老师解体时说。
不断深化改革和创新
未来的农业谁来做? 未来的乡村由谁来保护? 未来的农民谁来做? 现在的浙江农村,对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 “科技入乡随俗,资金入乡随俗,青年重归农村,乡贤重归农村”的“二进两次”行动在浙江掀起热浪。
慈溪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渴望人们对农业历来的印象。 “前期引进的正大研发中心,80多名员工中,海归占三成,80%为硕士,主要开展食品开发、检测、品鉴、包装研究。 以果蔬加工为主业的海通食品集团2019年实现销售额15亿元、出口额1.1亿美元、纳税1.3亿元,拉动农户10.1万户。 ”。 慈溪市农业农村局干部胡伟宏介绍,产业园累计引进国内外大中型公司51家,有力推动了周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宁海县农田的地头,经常可以看到科技特派员指导农户生产的身影。 该县与浙江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组建了“1个首席专家+1个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团队+n个地方科技人员”的联合创新联盟,加强了对当地农业快速发展的科技支撑。
随着“二进二回”的深入,浙江40多万年轻人返乡,10多万乡贤反哺桑梓,7221名高学历、高素质、年轻化农业创造者的回归,使农业成为一个有奔头的产业。
年7月,上海商人李耀强首次进入吴兴区妙西镇妙山村时,对这里的山坡一见钟情。 得知当地是“坡地村镇”飞行员,李耀强在这里开始“种”“种”户,不占领耕地一分钟,利用山林、坡地的特点,11亩点状供应地和租赁的300多亩林地,山坡上建筑面积万余 此后,妙西镇通过“点状供地”撬动了60亿元的社会资本:拥有亚洲最大室内蝴蝶生态科普馆的原乡镇现已成为辐射长江三角洲的研究基地,麒麟庄园酒店一晚的价格已经超过2000元,小红书( RED )力推。
用地问题的处理释放了妙西町乡村町振兴的活力,这一点不难理解。 浙江是全国第一个从“三权”到完成人(户)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省份,激发了农业农村各种因素的市场活力。 此后,浙江在现行土地法律政策框架下,不断探索“个性化”处理之路:“点状供地”“飞地抱团”、乡村产业建设“标准地”等因地制宜的路径不断涌现。
在德清,通过“农地入市”,项目开发商可以“名正言顺”大规模出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曾因土地性质限制而无法实施的精品民宿、乡村酒店等项目相继落地。 在绍兴市新昌县,37.4万平方米的闲置农房近三年被激活,吸引了10.4亿元的社会资本,每年动员村集体和农户增收近8000万元。 通过全区土地综合整治,湖州市南浔区向碎片土地良田成方激活了跑道养鱼、稻虾栽培、精品蔬菜等特色产业。
据统计,在全面实施全区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的3年行动中,浙江累计增加集中连续耕地2000多处,建设高标准耕地10万亩,农民新增土地租金收入超过1.5亿元。
新画卷依托德清县的地理新闻技术和“城市大脑”的建设,五四村构建了“数字乡村一张图”,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了乡村规划、乡村经营、乡村环境、乡村服务等文案。 供图/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政府和市场的有为比较有效
处理“谁来做”和“地从哪里来”的问题,除了推进村子振兴之外,还需要纯金白银的投入。 如何解决政府与比较有效的市场的关系尤为重要。
“有为政府”已经打了先锋。 浙江省投入1000亿元以上支持省级农村振兴财政,省农村振兴绩效奖补助资金100亿元,省农村振兴投资基金100亿元,涉农贷款余额增加1万元,农业信用担保额100亿元,基本上带动了工商资本农村振兴,金融点倾斜
乡村作为振兴的对象,必须自己手里有钱。 在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庄的基础上,从年开始,浙江全面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强行动,使薄弱村庄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从山、水、林、田、湖、房、地入手,将资源特征变为经济特征,形成集聚
“在浙江的经验中,除了五级书记抓好乡村振兴、规划先行外,非常重要的是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合作推进乡村振兴的大格局。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在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推广会上说。
在下山头村,各个村民都知道“方玉友”的名字。 不是因为他有珀西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身份,而是因为他作为乡贤,帮助这个“三无村”找到了振兴之门。
年,下山头村联合方玉友浙商重返公司浙江聚优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马口铁田园综合体,成为乐清市第一个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智能化种植马口铁的基地。
“在基地成立之前,我们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和调整。 全村800亩土地按30年倾销期计算,稻田租金亩产1000元,农田亩产240元,股票亩产3万元,亩产7200元出资。 具体的流动费每五年增加10%。 土地流转有租金,项目利润有红利,房屋门口参加项目建设,有薪金。 不仅如此,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土地上出资的,无论未来公司追加投资如何,合作社占股31%的比例不变。 ”。 山头村党支部书记高秀明表示,如今马口铁石斛园升级为田园综合体,方玉友投资的铁定溜乐园也正式开园,集体持有的股票“含金量”水涨船高。
政府、公司、社会合作振兴乡村的例子在浙江还有很多。 西湖区外桐坞村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依托中国美院等知名艺术家在这里开设油画、国画、雕塑、陶瓷、照片等从业室。 丽水市莲都区下南山古村、村集体年统筹打包全村古民居对外招商引资,引进浙江联众休闲产业集团有限企业投资建设欢庭下南山生态度假项目,返乡创业,为返乡创业者搭建创业平台,不同行业、不同行业、不同
负责乘势而上的勇气
“人、地、钱”的基础问题得到处理,顺应数字经济蝴蝶变化期的趋势,浙江又试图更有效地开通眼球走向数字经济,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管理能力现代化的落地案例, 浙江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快速发展水平达到68.8%,居全国首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2个百分点。
“在最美的地方,迅速发展数字经济。 向往的生活,聚集感兴趣的人。 ”。 遂昌县委书记张壮雄表示,“未来的村庄”不仅在于留恋乡愁,也在于审视未来,希望通过系统的重建,使遂昌的乡村成为“创新第二空之间”。
理想是面向现实的:年7月,遂昌与AlibabaCloud (阿里巴巴云)计算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 12月14日,与海康威视、本、千寻位置等11个领域的头部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本联合创新中心、千寻位置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项目,加快山区县的跨越式快速发展。
数字化也被用于乡村治理。 进入位于德清县的五四村,眼前出现的是一幅和谐美丽、宁静宜人的中国乡村画卷。 依托德清县的地理新闻技术和“城市大脑”的建设,该村构建了“数字乡村一张图”,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了乡村规划、乡村经营、乡村环境、乡村服务等文案。 这个“智力大脑”不仅可以实现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的动态新闻的实时更新,问题不仅得到科学的预警和及时的处置,还可以统筹推进数据资源整合,提高农村管理的辅助决策分解能力,实现农村旅游和集体经济的升级
2021年1月13日,《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立项研讨会在德清县举行,意味着数字乡村行业有自己的领域标准。
无论是数字经济这样的时代机遇,还是与长江三角洲接轨,融入“一带一路”的战术机遇,这些曾经乡村不曾想到的事件,现在都给浙江农村、农业、农民带来了红利。
“浙江乡村振兴战术实施中的开放合作战术是肯定的。 ”。 顾益康表示,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对外开放、连接长江三角洲推进区域合作、深化东西方合作加强对口合作的“三位一体”乡村振兴开放合作格局,强调由浙江开放快速发展的视野和合作负责。
浙江的愿望不仅是富人,而且是富八口人。 为了帮助阿克苏地区农产品销售,浙江对口支援实施“十城百店”工程,处理就业,开展产业援疆“百村千厂”工程,为低收入农户尽快增收,实施“万亩亿元”工程。
2019年3月,随着最后一批扶贫苗“白叶1号”抵达四川省青川县,“中国白茶第一村”安吉县黄杜村1500万株扶贫苗全部捐赠。 此后,黄杜人的小康生活与湖南古丈县、四川青川县、贵州普安县、沿河县等三省四县的34个建段立卡贫困村相连。 出生于绍兴诸暨的“蓝美一号”目前在全国9个省51个县实现产业化种植,直接带动9400多个贫困家庭,处理劳务用工10万多人。
乡村振兴的浙江经验和成果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年,浙江省“千村模范、万村整治”工程获得联合国最高环境保护荣誉——“地球卫士奖”。 2019年,松阳县应邀参加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深入古村构筑与世界桥梁的“一带一路”,浙江省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农副产品贸易交流关系,在开放交流中开辟了“三农”的新天地。
(《小康》新闻网独家特辑)
本文刊登在《小康》2021年2月下旬刊上
免责声明:世界网站目录大全打造免费收录提交等多维一体功能的网站推广平台,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