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诞辰219周年:鲁迅曾翻译《悲惨世界》 邱岳峰配音《巴黎圣母院》”
新闻网今天是法国着名作家、诗人维克多·雨果诞辰219周年,今天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雨果的作品对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影响,以及中国文坛和电影界的不解之缘。
维克多·雨果
梁启超给译者起名,鲁迅给作者起名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觉醒的中国人放眼世界,沐浴在梳穆欧风美雨中,最先接触启蒙思潮的知识分子,开始大力翻译西方优秀文明的成果。 其中包括《巴黎圣母院》的作者维克多·雨果的作品。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烂漫之花》的作者、笔名《东亚病夫》的曾朴,可能是《巴黎圣母院》最早的译者之一。
“东亚病夫”一词最早出现在晚清上海的《字林西报》中,根据梁启超的译文,“东方病夫也是,其麻木由来已久。 ”。 作为我国近代启蒙思潮的先驱,曾朴以梁启超的译名为自己的笔名,其中有兴奋自励的理由。
▲梁启超(左)与鲁迅(右)
曾朴从晚清时期开始,大量翻译雨果的作品,是雨果名著《九三年》、《笑颜人》等名著的最早译者。 翻译《巴黎圣母院》时,在20世纪20年代,他的思想也从改良主义走向了革命。 当时的原名直接取自书中的主人公卡西莫托——《钟楼怪人》。
1927年,曾朴创立了“真善美书店”。 “真善美”是法国革命时期的文学口号。 同年出版的《钟楼怪人》是他的“开店首发”之一。 卡西欧德——这个相貌非常丑陋,但内心极其善良的敲钟人,是被压迫底层人民的代表,曾经朴素地把他作为真善美的代言人,从侧面体现了那个时代的革命想象。
曾朴版《巴黎圣母院》,作者雨果翻译为《坎露》,名字非常革命化。 很遗憾,这个译名不是当时介绍雨果的译者的第一个。 《骚露》来自另一位有名的文学家的手笔——
1903年,也是日本东京留学生的鲁迅将我国首部雨果小说翻译为“哀尘”,作者署名为“嚣露”。 《哀尘》不是《巴黎圣母院》,而是雨果的另一部大作《悲惨世界》。 但《坎露》这个名字印在民国时期各版本的《巴黎圣母院》作者栏上,这也是鲁迅对我国翻译史的贡献之一。
邱峰配音《巴黎圣母院》的主教
▲上海电影翻译制造商引进的1956版《巴黎圣母院》海报
话题被引向电影版的《巴黎圣母院》,在没有电影原声,聆听华丽配音的时代,不能说我国上海电影翻译制造商为2版的《巴黎圣母院》做出了贡献——除了上述的1997年版之外,还有更经典的1956年版。
1955年,为纪念巴黎圣母院成立610周年,法国和意大利倾尽两国演员豪华阵容,根据雨果原著合作电影《巴黎圣母院》,次年杀青。 这部115分钟的鸿篇巨制,完美再现了雨果原典巴黎圣母院的壮丽,是圣母院的实地取景,因此成为电影史上最经典的版本。
这个最典型的“巴黎圣母院”,是1972年引入我国的。 电影中不输演员豪华阵容的,上海电影翻译制造商的老一辈艺术家们,也为超豪华声优阵容做出了贡献——给主教克劳德配音的是邱岳峰,给埃斯梅拉达配音的是李梓,甚至是里面的配角,尚华、苏秀。
无论是将雨果的原典改编为电影,还是将原典、电影翻译介绍给我国,巴黎圣母院的倩影都以文案、声音、图片等形式,永远铭刻在一代网民和观众的心中。
借用其文学常用语“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学艺术意义上的巴黎圣母院也是不朽的,凝聚着人类近代史的巴黎圣母院,更像是凝固了的交响,雄辩的声音绕了8个世纪。 火灾只是破坏了她的皮肤,修复的新巴黎圣母院,必然会闪耀,闪耀!
关于歌剧版《巴黎圣母院》的献词,结束今天的这个文案吧——
“大教堂支撑着这个信仰时代,世界进入了新的纪元。 人类爬上星星的高度,雕刻自己,在彩色玻璃和石头上……”(子华)
免责声明:世界网站目录大全打造免费收录提交等多维一体功能的网站推广平台,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