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已经在城市里消失了?”
里德:“年关味”是我们的乡愁沉重,也是我们的衣食
北京东二环朝阳门附近,摩天大楼之间,是占地47400平方米的民俗博物馆(也称“东岳庙”)。 曹彦生1999年来到这里工作,20多年来,馆外世界日新月异,但在这里始终培育和展示着一切古老流传下来的东西。
在搜城君采访曹彦生馆长的当天,在聚集了红灯笼、大福字、牛生肖文物展、颜人、糖人、剪纸、纸灯的非遗展示台上,感受到了浓重的年关。
年关最深的博物馆中,最了解以前流传下来的习俗的馆长,讲述了他心中的“年关”——
(点击视频,北京民俗博物馆馆长讲“年关”)
故乡赤峰的“年关”记忆
曹彦生馆长是内蒙古赤峰人,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的正月,从“腊八”一直持续到“二月二龙头抬头”,将近两个月,期间仪式很多。 他个人记忆最深的是给邻居手写春联。
印象最深的异乡“年关”
中国人的节日,总是少不了食物,各地春节吃的以前就有食物流传,也是五花八门。 曹彦生馆长印象最深的是海拉尔,户外零下30多度,过年家家户户吃雪糕,喝冷饮。 那种“剧烈刺激”的感觉,精神上也很振奋。
关于原地过年——暂时静止,改变国泰民安
由于疫情原因,民间有名的东岳庙庙会也取消了两次,今年由于国内部分省市疫情的反击,各地政府提倡“原地过年”。 曹彦生馆长认为,暂时静止不凝聚,是为了长久的国泰和人民的安全。 “年关”也并不会就此消失。
馆长私藏着《年关》的文创
漂亮的故宫博物院古风杯
2、北京民俗博物馆“红带”:已有30多年历史,所有手工刺绣、限量定制、本命年必备;
3、北京民俗博物馆赵孟頫碑文集春联:这本特别的春联文案来自北京民俗博物馆镇馆之宝,文物为三绝之一,来自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撰写的《张公碑》。
城市的“年关”正在消失吗?
曹彦生馆长认为,城市人民感受不到“年关”是民俗现象变迁的过程,与乡村相比,城市的“年关”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 但另一方面,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节日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节日小长假等形式,节日和节令的普及,有助于我们恢复一点习俗。
文:白梨
免责声明:世界报业网打造免费收录提交等多维一体功能的网站推广平台,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